招生考试网
学历|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
工程|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教案 论文 文档
IT类|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
 3773考试网 - 公务员考试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申论热点 - 正文

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预测:民族艺术

来源:2exam.com 2014-11-28 16:43:49

【热点材料】

  1.现在,很多地方的民族艺术院团被推向市场,处于窘迫状态:演出,因票价高不被市场接受而观者寥寥;降低票价,连投入成本都收不回来;不演出,院团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

  这一切都和钱有关。失去了财政扶持的民族艺术院团日子不好过,不但演出陷入困境,连人才的培养和艺术的传承也成了问题。

  以甘肃演艺集团为例,今年它争取到兰州银行的支持,联手开展“兰州银行之声”惠民演出年活动:演艺集团组织下属7个院团轮流推出近20年来在全国获奖的优秀剧目共55台,包括秦腔、陇剧、国乐等,票价定在10到20元,亏损部分由兰州银行补贴。这种尝试究竟效果如何,合作双方心里都没有底,结果却出人意料:兰州市民观看演出的热情高涨,演出126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甚至招来了黄牛党。

  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惠民演出年居然由此成了兰州的一场文化盛宴,成为甘肃演艺产业发展的一种成功探索。

  兰州惠民演出年的火爆说明,尽管公众娱乐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传统民族艺术仍然有着广泛的需求,尤其是精彩的现场演出。只不过,票价因素成为一种障碍,而企业赞助破除了这层障碍,让两者得以亲近。一位年轻观众看过演出后感慨地说:“以前总觉得民族艺术不好看,现场演出不如在家看电视,不如上网;但来到现场一看,才知道我们的民族艺术太优美太精彩了,现场演出的气氛和效果是看电视上网不能比的!”一位家长则说:“带着孩子来看演出,孩子对传统民族艺术也喜欢上了,这对孩子培养爱国情操和民族精神很有好处。”

  参与惠民演出的演员们终于找到施展的舞台,受到观众追捧,无不激情昂扬。其艺术之精湛、演出之用心,反过来又打动了观众。许多场次,演出大厅掌声不断,如雷轰鸣,演员一次次谢幕而不能已,以致加演成了常态。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不能不说是久违了的场景。对一直热心公益的兰州银行来说,等于找到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条新路径。

  然而,这只是庞大中国社会中一个小小的景观,传统民族艺术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试想,其他地方若没有兰州银行这样的企业赞助,情况会怎样呢?

  固然,市场经济是必由之路,任何行业都无法置身市场之外;但另一方面,也不能把市场观念绝对化,对一个国家来说,并非什么东西都可以推给市场。拿民族文化来说,它犹如一个人的姓氏,不能听任市场交易。即便在市场经济高度成熟的国家,传统歌舞艺术也不是完全市场化的。

  事实上,在全球化蓬勃发展的同时,各国民族文化的复兴也成为一种伴生的趋势。这不是偶然的。因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只有为珍贵的民族情感找到寄托之所,地球才不会变成一个单调乏味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看,民族文化艺术的价值是毫无疑义的。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兴趣寡淡,但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的逐渐富裕,将来中国人很可能对传统重燃兴趣。问题是,有价值的艺术形式必须传承到那个时候,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所以,传承就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无论你喜欢与否。可喜的是,有些地方政府已开始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对传统民族艺术演出实行补贴。希望这种扶持由个案的、单一的、临时性的举措,能够逐步变成普遍的、多层次的、体制性的保障。

  2. 许多中国传统节日与其本质和内涵渐行渐远,春节成了“送礼节”、清明成了“烧纸节”、端午节成了“粽子节”、中秋节成了“月饼节”了。中文媒体报道,近年来,在城市化、现代化和全球化和的影响下,以及在洋节日的冲击下,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节日所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所展示的文化内涵,以及所具有的文化和社会功能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节日的商业化和同质化倾向严重,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和社会功能也越发单一了。

  任何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然而,自近代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洋枪洋炮强行打开中国国门,对中国进行疯狂的掠夺瓜分,并把所谓的西方优越文化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稍有志气的中国人不是被杀害,就是受到惨无人道的压迫,剩下的只好忍辱偷生,把民族仇恨深深地埋在心中。时经一个半世纪,在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下,部分人甚至把民族仇恨畸形地演变成一种极端深沉的民族自卑感,有些人为了获得外国人对他们的认同和垂青,不断以“言必称希腊,艺术必欧美”的形式在同胞面前提高自己的身份,不断扼杀、自毁、自灭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及其文化,把中国传统节日及其文化抨击得一无是处,似乎只有全盘西化才可以代表文化的先进性。

  诚然,为了配合人类前进发展而以去芜存菁的态度来改良传统节日以及文化是有所需要的,但总不能凡是以一刀切来否定传统节日及其文化中所蕴涵的民族先进性、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

  美国有个“万圣节”,很多中国人都知道。其实,中国也有一个类似“万圣节”的鬼节——“盂兰节”。一讲到盂兰节,有不少中国人会马上义正词严地指出,“盂兰节”是中国人“迷信、落后和愚昧”的文化体现。而实际上,“盂兰节”在中国却是集宗教、道德、人性和法治相结合的民间传统节日。

  中国的“盂兰节“是起源于佛教典故中的“目莲救母”。目莲的父亲积善得道后,目莲的母亲不知她丈夫已得道,认为吃斋拜佛无法挽救丈夫的性命,于是大开杀戒每天杀鸡杀鸭,目莲的母亲死后入地狱。目莲是释迦牟尼的徒弟,修行到开天眼的时候,看见母亲在地狱中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莲看了以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他母亲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最后,目莲打入鬼门关,意图把受苦受难的母亲救出地狱大门,正与牛头马脸苦斗时,代表慈悲的观世音现身,为目莲解难,并决定于每一年的七月十四日大开阴间的鬼门关,放出所有的鬼魂到人间来接受奉祭。

  “盂兰节”起源于“目莲救母”,是属于宗教范畴。目莲救母的孝心是属于道德范畴。而目莲应用法力送食物到母亲手中,食物一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观世音决定于每年的七月十四日打开阴间的鬼门关,使得所有的鬼魂都有资格来到人间接受亲人奉祭,都是既属于人性的范畴,也属于法治的范畴,体现“众生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内涵。

  多年前,曾于七月十四日“盂兰节”带着儿子在唐人街闲逛,儿子看到侨胞们的供奉食品和焚烧冥纸,惊讶地问:“今天是我们中国人的什么节日?”笔者回答说:“‘Chinese Halloween’是中国人的万圣节。”

  同样是鬼节,美国“万圣节”和中国“盂兰节”相比较,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盂兰节”都比“万圣节”更胜一筹,更有民族性的代表。然而遗憾的是,中国“盂兰节”的到来,几乎没有什么媒体阐述“盂兰节”缘由、习俗以及方式,国人逐渐淡忘忽视“盂兰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的同时,却一窝蜂地跑去庆祝美国“万圣节”,从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Halloween”这个词的来源、节日习俗和庆祝方式等,到民众参与的热情。毫无疑问,中国人对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扼杀、自毁、自灭仍在持续。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